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“完善社会信用体系,弘扬诚信文化”的决策部署,推动我省企业诚信建设,3月22日,由省政府原副秘书长薛康、省诚信促进会秘书长邓军、西华大学经济学院于代松教授、中铁成都规划设计院总工程师戴波、北京竞天公诚(成都)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张渝等政企学研代表出席“企业诚信建设专题”研讨会,会议围绕促进会工作抓手、企业诚信长效机制建设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。
(一)聚焦“工作抓手”:凝聚多方合力赋能诚信实践
省诚信促进会秘书长邓军介绍了当前全省企业诚信建设总体情况。他指出,近年来我省通过信用信息共享、联合奖惩机制等举措,诚信环境持续优化,但部分行业仍存在失信成本低、企业自律意识不足等问题。对此,省政府原副秘书长薛康强调,促进会需进一步发挥桥梁纽带作用,整合政府监管、行业自律、社会监督三方力量,形成“信用共建、成果共享”的治理格局。他建议,以“诚信建设活动”“信用修复绿色通道”等为抓手,推动企业从“被动合规”向“主动守信”转变。
西华大学于代松教授从学术视角提出,诚信建设需与企业经营深度融合。“建议将诚信评价纳入企业战略规划,通过数字化手段构建动态信用画像,为企业融资、招投标等场景提供精准支持。”中铁成都规划设计院总工程师戴波结合基建行业实践,呼吁建立跨区域、跨行业协同机制,“尤其在重大项目合作中,信用互认可大幅降低交易成本,提升协作效率。”
(二)创新服务机制:定期走访+精准对接
针对如何深化促进会对企业的服务效能,与会专家一致认为,需建立“定期走访+问题清单”工作机制。北京竞天公诚(成都)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张渝提出,促进会可邀请会员企业代表,法律、金融、财税等领域组成走访团,深入走访会员企业,梳理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相关突出问题,并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,为会员企业搭建高效的服务平台。“例如,通过案例解读帮助企业规避合同违约、财税答疑、融资服务、供需对接等突出问题。”
(三)诚信公约与承诺书:从倡议到制度化约束
会议重点讨论了《四川省企业诚信公约(草案)》和《诚信承诺书》的制订方向。邓军秘书长表示,公约需突出“务实性”与“约束性”。
张渝律师从法律合规角度建议,承诺书内容应与现行法律法规衔接,同时引入第三方认证机制,“例如,由律所、会计师事务所对承诺履行情况进行评估,确保公约不流于形式。”于代松教授则强调“文化软约束”的重要性:“可通过企业诚信文化案例征集、诚信故事宣讲等活动,营造‘以信为荣’的社会氛围。”
(四)会议共识:诚信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
经过三小时热烈讨论,与会专家达成多项共识:一是推动诚信促进会工作向“精准化”“常态化”转型,年内启动“百家诚信企业大走访”;二是加快出台《四川省企业诚信公约》,探索“信用承诺+行业监管”联动模式。
(五) 会议总结
薛康秘书长在总结中表示:“诚信不仅是道德命题,更是经济命题。四川作为西部经济大省,需以诚信建设为抓手,持续优化营商环境,为成渝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注入‘信’动能。”
此次研讨会为四川省企业诚信建设提供了新思路、新路径。下一步,省诚信促进会将梳理会议成果,形成专项工作方案,推动诚信从“行业共识”转化为“社会共治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