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川省市场经济诚信建设促进会-浙江:多举措减负强企 激发企业发展活力

isPc
isPhone
浙江:多举措减负强企 激发企业发展活力
发表时间:2022-02-13 来源:源点信用
《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减负强企激发企业发展活力的意见》(以下简称《意见》)正式发布后,浙江省委省政府要求全面抓好政策执行落实、积极做好政策宣传解读、积极做好企业需求调研的工作要求,让更多企业知道“减什么、减多少、怎么减”。2月11日,浙江省发展改革委、浙江省财政厅、浙江省人力社保厅、浙江省商务厅、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、浙江银保监局等部门迅速行动,对《意见》做出了相应的解析。

 

浙江省财政厅:“四个进一步”要记牢

浙江省财政厅党组成员、总会计师倪学军介绍,2022年浙江省财政厅将会从“四个进一步”来加大对广大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:

 

一是进一步提高政府采购项目预留中小企业份额,将政府采购项目预留中小企业份额在现行基础上再提高10个百分点,并且对符合规定的小微企业给予价格扣除评审优惠最高比例。二是进一步提高政府采购预付款比例,政府采购预付款比例不得低于合同金额的40%。三是进一步保障企业公平参与政府采购,明确政府采购不得设置针对中小企业的限制性条件,履约保证金的最高缴纳比例降低为2.5%。四是进一步加快政府采购项目资金支付进度,明确政府采购项目资金支付时间不超过7个工作日;延迟支付,供应商可要求采购单位支付逾期利息;上一年度逾期未支付中小企业款项的合同有关信息要对社会公开,接受社会监督。

 

浙江省人力社保厅:两个“三方面”帮减负

浙江省人力社保厅党组成员、副厅长陈中表示,人社部门通过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、工伤保险的费率,做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,做好用工保障三个方面举措,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。

 

下步,浙江省人社厅将从三个方面继续推进工作:一是深化“十省百市千县”省际劳务合作。二是优化线上线下招聘,开展春风行动帮助省外劳动力尽快上岗。三是对缺工企业实施清单式管理,安排专人为企业服务,尽力保障好企业的用工。

 

浙江省商务厅:“三个方面”齐出发

浙江省商务厅党组成员、副厅长石琪琪表示,减轻企业负担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出发:一是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,继续安排40%左右资金,加大出口信保补助力度。二是推动出口信保减负降费,出口信保统保平台的整体费率同比下降10%以上,同时,对山区26县小微企业政府统保平台进一步“扩责降费”。三是优化调整集装箱运力调节政策,加快推进集装箱运力调节政策的出台,争取班轮公司在浙江省推出中小企业专线服务,投放更多运力和平价舱位。

 

浙江银保监局:探索新模式破难题

在解决企业贷款期限与生产经营周期不匹配方面,浙江省银保监局党委委员、副局长王军表示,浙江银保监局在全国率先探索无还本续贷创新模式,企业不用先还贷款再续贷,不用提前筹钱来还贷。银行在贷款到期前,通过提前沟通和审核后直接给符合条件的企业续贷,破解了企业续贷“过桥”难题。

 

下步,浙江银保监局将通过加大“监管督导+正向激励”力度,采取“清单管理+伙伴银行”模式,建立“事前沟通+绿色通道”机制,强化数据赋能等手段督促银行业深化运用无还本续贷方式。

 

浙江省发展改革委:“三大举措”促优化

浙江省发展改革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处处长叶科表示,省发展改革委将通过三方面举措优化电力营商环境:一是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,加强电力产供储销体系建设,强化电力供应能力,合理安排错峰用电。二是优化“获得电力”服务水平,贯彻落实《浙江省全面提升“获得电力”服务水平 持续优化电力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(2021-2023)》,对用电设备容量在160千瓦以下的低压非居民用户全过程办电时间从15天压减至12天,减免低压非居民用户电力接入工程费用。三是有序推动企业参与市场交易,加快实施《2022年浙江电力市场化交易方案》,进一步推动全省工商业用户进入电力市场。

 

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:“四方面”降成本

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货币信贷管理处处长闫真宇表示,将从四个方面切实做好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工作:一是持续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,用好两项直达工具接续转换政策,推动普惠小微贷款扩面、增量、降价。二是加强重点领域市场主体的获得感,发挥政策工具结构性引导作用,切实将央行政策性资金用到实体企业身上。三是继续巩固让利实体经济成果,落实落细降准降息政策,稳定银行负债成本,支持金融机构充分运用再贷款再贴现等央行低息资金。四是增强金融财政协同帮扶效果,发挥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政策协同效应,推动财政贴息、奖补以及政府性融资担保等支持政策,与货币政策形成合力。

 

据悉,《意见》包括减负、纾困、强企三个方面内容,注重减负与降本结合,不断减轻企业各类负担;注重纾困与帮扶结合,不断稳定企业发展预期;注重强企与创新结合,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。未来,浙江将不断增强企业高质量发展竞争力、产业高质量提升源动力,坚持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。